卓晓进了店,这是一家小书店,只有一个女店员,长相清秀。看着店面的模样,是刚开业不久,女孩还有些局促不安、经验不足的样子。
女店员走近她,怯怯地介绍:“我们店新开张,打85折。”
卓晓四处打量了一下,店面较小,书的种类也不多。她转身问那个店员:“你们老板姓什么?”
小店员看着她面善,毫不设防:“有两个,一个姓董,一个姓石。”
心中有数了,晓晓又仔细看了看店铺的情况,观察了一下周边环境,点点头出了书店。
她心中暗暗盘算,这样一个书店,糊口是没问题,但是想要发展估计要很长的时间,都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有成效。她想了想,心中有了打算。
卓晓离开书店后,直奔陈大海的办公室。自从上次聚会她和陈太太认了姐妹,她就改口叫陈大海陈哥,陈哥曾经拍着胸脯说过:“有困难就来找陈哥。”这会儿她困难了,找他兑现来了。
秘书通报后,本来打算领她到陈大海的办公室的,可陈总裁亲自迎了出来。秘书有点吃惊,还没见过陈总有如此激动的时候。但她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,有远离八卦的自制力,惊诧的神色也就那么一瞬间。她送了茶水进去后不动声色的退出去,掩上了门。
卓晓在沙发上坐下,发现陈大海目不转睛地看着她,赶紧找话讲,回避尴尬:“陈哥,我有个事情,想请你帮忙。”
陈大海也随她坐下,从烟盒里取了一支烟,叼在嘴上点上,喷了口烟雾,示意她说话。
她清了清嗓门:“你手上有现钱吗,想不想投资?我给你找了个项目,你可以算参股,也可以计利息。”
陈大海往烟灰缸里弹了弹:“详细说说看。”
于是她将她对书斋的构想说了一遍,陈大海在一边听着,眼色变得深暗,听她说完后,问道:“晓晓,你这是打算帮谁?”
卓晓一下被噎住,不得不佩服陈大海在商海中已经百炼成精的眼力。不过,她也没想回避,只是低声说道:“董浩然。”
陈大海:“哦。”了一声,将烟头掐灭在烟灰缸中,看着卓晓说:“他们学校建体育馆,是我提供的建材,还和他有过不少接触,他现在不当老师了吗?”
卓晓本来并不想八卦,但事到如今,还非得说了,于是只好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陈大海听完爽快地说:“没问题,原来我做他们学校项目时,和他同病相怜,还喝过不少酒呢。”说罢局促地看着卓晓。
她做了个鬼脸,不理他的小动作。但有些不放心地交代:“你就当做和他偶遇,给他投资和经营提议,其他的什么也别说。”
陈大海站起身,嘴上应答着:“知道了,知道了,就你鬼。”伸手在她头上**一气。宠溺地说:“走吧,鬼丫头,哥请你吃饭去。”
卓晓理了理被揉乱的头发,皱了皱鼻子。心想:陈大海这哥哥当得还真不错。
董浩然的书店重新整理后生意很不错,陈大海给他提供了资金,头三个月免息,后面的利息按照银行存款利率来算。对于请他入股的提议,陈大海想也不想就拒绝了。
按照他的提议,书店扩大了店面,聘请了高校中主要领域比如教学、专业经验的教授数名,兼职替书店制定订书目录,这些专家、教授对于书的好坏判断非常在行,而且对一些好书有着自己的采购渠道,没出两个月,书店在附近高校已经小有名气,很多老师都喜欢到书屋逛逛,主动提供自己想要书的名目,让书屋帮忙采购,而且不少教师已经开始推荐学生们到书屋购书了。
曾经是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,董浩然很能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渴求。他在书屋的一、二楼都设了些椅子,供看书人详细翻看,他甚至还安置了几台饮水机,提供使用。有的学生能在书屋呆上一天,光看书也不买书,他也不让店员采取什么动作。
石磊曾担心这样做会让书店赔本,事实证明书店增加了这些设施和措施后,营业额不降反升了。
两人的下一步计划是把初高中的学习资料也列入采购,这阵子正着手寻找有经验的中学教师,提供兼职,来获得采购目录和采购渠道。
董浩然在忙碌中也慢慢从悲伤中走出来了,有时候他看着店里人来人往,心中会升腾起另一种希望:“晓晓,等我再努力努力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