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章 战争进行时(三)
和主席的谈判一直进行到凌晨,除了商谈一下高丽半岛战事之外,说的最多的就是政府方面的事务,这是我疑心的地方,难道主席想要插手政府的事情了。
一直以来,政府方面的所有事务都是总理负责的,就算是主席想插手也不行,更不用说是老总了。可以说政府算是总理的禁区了,这次和主席的商谈,不知道主席为什么说道政府方面的事务。这当然是很不正常的,不过最后我也没有说什么,简单的讲述一下最近我手中的事务。
一直到凌晨四点,主席因为太累了,所以就放弃了谈话,在离开之前,只是和我说了一句,“同庆,你是人才,放手去做吧,我会关注你的。”
这句话可是让我想入非非了,难道我还有机会。不过这样的话,对于已经熟悉政治场的我来说,这能在心中泛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。
迅速的离开了中南海,坐在车中,不断的想着高丽半岛的战斗,预测着将来的走向,为军队进入高丽半岛作战做一次评估。
进入高丽作战,距离虽然不是很长,但是地形方面的不熟悉,对于物资和作战方面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,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。
另一方面就是战术和战略问题,如果还是按照大兵团作战的模式的话,那么这场战争中,将会有不少的战士牺牲,这个是我不想看到的。
而国内的物资储备已经饱和了,几乎拿不出多少的粮食和药物方面的储备,再加上苏俄方面的援助和前段时间我从美国购回来的战略物资,预计能够支持这场战争消耗一年左右的时间,但是这场战争持续多久,这个就不是我所能预测的。
而国内军事实力的发展,已经不是上辈子所能够比拟的,不论单兵作战实力,再说经过十年的发展,军工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,技术上面也已经跟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,再说新兵种的建立,包括炮兵部队的建立,导弹部队的建立,特战兵部队的形成等等,另外可以说的就是原子弹的试射成功,已经完成了从固定发射动移动发射的转变,这是我国进行军事战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。
详细的分析了一下具体的准备情况,在结合美国现有的战斗条件,我完全相信进入高丽半岛作战时间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。想通了这些问题,我慢慢的合上了眼睛,慢慢的睡了过去。
第二天,主席代表中央政府,向美国政府发出了警告,表明了中华国政府的立场,坚决反对美国等联合国军队将战争推进到三八线以北的地区,完全无事日内瓦中美苏签订的高丽半岛停战协议,破坏了高丽半岛的和平,并且提出,解决高丽半岛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家静下心来,进行谈判。
主席的言论发出之后,美国政府直接无视,联合国军队司令官老麦并且扬言,要在今年的圣诞节之前结束战斗,而美国总统老艾更是嚣张的说道,“让红色主义滚出高丽半岛。”
对于这样的挑衅言论下,中华国的战争机器迅速的运转起来了,不仅仅是东北的近50万军队做好了入高丽作战的准备,全国各地的民兵组织也集结起来了,按照**的命令,全国将会集结超过200万的民兵和群众,入高丽进行作战和援助,而各大军区的精锐也开始集结,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到东北。
而总后和政府的后勤部,我已经总领起来,源源不断的把大量的物资运到东北的沈海市等地区,而各地的工厂也开始日日夜夜的加工,特别是服装厂,要应付近两百万军民的过冬衣物;而军工企业也开始赶制新式武器和弹药,尽可能的囤积起来。
战争就预示着动乱,现在一切都是为了战争开绿灯,但是对于经济方面的建设,我可不会放弃的。除了内陆地区的工厂,沿海城市的建设还在进行着,不过规模比较小了,而相对于平静的南海城市,例如羊城市,南澳市等等经济特区,经济仍然是主题。
为了应对高丽半岛的战争,南海舰队已经迅速的集结了,除了一些小型舰艇之外,南海舰队的基地里,还存在着一些新式潜艇,这是秘密研制的武器,在这场战争中是使用不上的,所以只能留在南海进行护卫了,应对南海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。其中赶往台南海峡的有新式主力驱逐舰中华Ⅱ号,排水量在5000吨以上,全长153米,航速在36节,动力装置运用了燃气轮机8台的组合发动机,其中还装备了两台小功率的柴油发动机,能够续航能够在4500海里以上,航速能够达到22节,武器系统包括105毫米的主炮,两个防空导弹发射器,两个反潜鱼雷发射管,电子雷达系统和抗干扰系统等等,部分的型号的驱逐舰则是装置了战略直升机平台。
而西南军区的空军基地,里面所有的旧式和新式飞机,也已经起飞,一部分驻扎在京城军区,大部分则是驻扎在东北军区的三个军用机场,其中就包括战略轰炸机,超音速战斗机,俯冲式低空战斗机,装载着低空导弹的短途轰炸机,大功率的运输机等等。其中作为新式战略轰炸机中的佼佼者,则是东方红Ⅱ型轰炸机,乘员有6人,长度约在30米,机翼长41米,高度为8米,装载的重量为80000磅,发动机是有新式研制的螺旋形柴油动力发动机组,一共有四组发动机机组,马力在2000千瓦以上,最高的飞航速度在每小时350英里,作战的续航距离在3500英里以上,最高飞行高度在10000米以上,武器装备方面有4台12毫米的速射机关枪,可以360度旋转射击,用来进行空中作战的。
在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庞大的后备军队资源的全速运转下,国家把全部的资源都放在了东北,毕竟这次面对的不是所谓的英国或者是葡萄牙,而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强国的美国,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观望,都生怕会由此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。
而这场战争,暂时和我并没有过多的交集,我只能在国内做好后勤保障,但是世事又是谁能够预料的呢?
编者语:看着那些大神的书,和我写的书一比较,一眼看着并没有什么区别啊,为什么数据相差就那么远呢,有读者说是我的书名不够震撼的原因,我想改书名啊,不过起点不让,所以只能默默无闻下去了。